Tay's Web Diary

星期六, 12月 29, 2012

愛流、留、傳於淡水 [TSL/ TayThink/ Travel/ Toto]

標題:愛流、留、傳於淡水

日期:2012年6月2日 (星期六)
天氣:多雲,有幾陣雨
景點:淡水海邊、「滬尾偕醫館」、淡水禮拜堂、真理大學、理學堂大書院(亦稱牛津學堂)、紅毛城堡壘及前英國領事館


算一算,原來已十多年沒來台北旅遊了,適逢六月上旬工作上有些空檔就決定來逛逛 。雖然來到台北的天氣是時雨時晴,但是這也無損我們的興致。因為,台北實在有太多我們想逛的地方,短短四日三夜行程都安排得密密麻麻,例如台北 101大樓,因電影《那些年》而人氣大熱嘅菁桐、平溪、十份,台北各區的夜巿、浪漫的淡水漁港和不能不逛的西門町⋯都是我們行程計劃了的景點

不經不覺地已到了行程的第三天(2012年6月2日,星期六),我們今早已到了台北 101大樓,親身感受過它的高度。在餘下的這半天裡,我們會遊走位於新北市西北部的淡水(以往舊台北市的市郊,古名為「滬尾」)。由於這次是我第一次去淡水,所以,心情也十分興奮!乘著捷運前往途中,已不停想著一陣子要吃的街頭小吃及要參觀的景點。大概不到一個小時的車程,我們便由市中心來到淡水,而且,感恩的是雨也暫時停下來呢!

台灣新北市西北部的淡水

來到淡水是黃昏的時候,淡水是一個很美也讓人感到舒服海港城市,走出捷運站,有一個泊滿了小船的碼頭,一束束的陽光在雲間灑在碼頭旁公園的草地上,吹著微微的海風,這是多麼令人舒服的感覺呢!公園內有一家大小的吃著小食或是放著風箏,亦有一相一對的甜蜜地欣賞著這個美麗的海岸,當然少不了一班釣魚的發燒友在垂釣,有一班工作人員努力地為今晚海旁露天音樂會作準備,每人臉上也像流露著充滿喜樂的樣子!

淡水捷運站旁的公園

我們當然亦是充滿喜樂,因為我們要走進淡水老街盡情地"掃盡"這裡的街邊小吃,例如很傳統的阿給,魚丸湯,清蒸肉丸,碳烤臭豆腐,乳酪豬排,阿媽的酸梅湯…等等!

淡水的街頭小吃

醫飽了五臟府後,我們便展開淡水古蹟行!我們先往在老街山坡上的紅樓,要登紅樓先要爬上共有 106級的階梯,果然是「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在紅樓這裡不但可以眺望淡水港,更可以看到東面的關渡口西面的紅毛城

可是這時又開始下著濛濛雨了,而欣賞這裡風景的最佳位置則是紅樓二、三樓的餐廳內,但是我們行程緊逼,沒時間讓我們進去慢慢地邊享受咖啡,邊欣賞美景,我們只能在微雨中欣賞片刻便離去,又向淡水最有名的紅毛城出發!

每次去旅遊,總愛用步行的方式去遊歷,只要景點能夠步行前往,我們定會行過去。原因之一是可以省掉車費,而且能用上較慢的速度更細膩的方法欣賞感受當地的不同之處,有時更會遇上不少的驚喜(當然,不包括遇上凶惡的野狗, XD)!

由老街到紅毛城,若乘公共巴士只須用上數分鐘的車程,不過,今次我們同樣選擇用雙腿步行到那兒。可是當我們走出老街,突然又下起大雨來,我們不得不找個地方避雨,便進了一所看來很古舊的平房,門前的牌坊寫上「滬尾偕醫館」(Tamsui Mackay Hospital)。這所醫館現已變成了一所小型的博物館,擺放著有關這裡事蹟的資料和歷史圖片。由於這裡並不是我們行程中的景點,而當時心中正愁煩雨什麼時候才停下,對這兒的展覽不太在意,只草草地從了解到這裡少許的歷史。只知這所醫館是由一位名叫馬偕博士興建的西式醫院,目的是要幫助當時淡水居民治病之用。沒想到這個不經意地讓我們進來的「滬尾偕醫館」會令我們這個淡水之旅變得不一樣!

「滬尾偕醫館」(Tamsui Mackay Hospital)

在醫館待了一會後,雨勢又開始漸漸的停下來,我們又繼續行程。沒想到我們一踏出門,眼前的另一棟建築物再次令我們卻步。它是醫館旁的一座教堂 ﹣ 淡水教會的禮拜堂,外牆由一塊塊紅磚砌成,而且鐘樓和教堂都有鑲鉗了,教堂正面的圖案是代表基督教教義的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圖,鐘樓則是「五餅二魚」「客西馬尼禱告」的聖經故事。而教堂前的一塊小空地上有一個圓形的石刻,上面刻著這教堂的外貌,也用上彩磚在教堂石刻砌了一個 ❤ 形圖案,我猜這代表由 神,從天而來的愛。不論,這個石刻或教堂建築也盡顯設計者的心思,彷彿讓人看出他對這個教會流露著的愛,確是一所既美麗又吸引的教堂!而且,由於雨才剛停下來,人流也較疏落,看著眼前這所剛被雨水擦亮了的教堂更有著一份莫名的平安

淡水教會禮拜堂

欣賞過這座幽美的禮拜堂後,我們加緊腳步往紅毛城,在離教堂不遠的行人天橋上,我們發現在欄杆上掛滿著一支支的旗幟,上面印著:「6/2 馬偕日 馬偕傳愛在淡水」的字句,而且,在旗的上也印了一位擁有一把大鬍鬚的老人家,這人正正就是馬偕博士。回想今天不就是 6月 2日嗎?剛到「滬尾偕醫館」不正正就是這個人所興建的嗎?淡水區竟然會用他的名字,把今天定為其紀念日?這人究竟為這裡作過什麼呢?心中充滿疑惑,但相信他定為這裡貢獻良多!

走過行人天橋後,我們進了當地的學校區,前方有一所名為「真理大學」的校舍,從學校的名字也不難猜到這所大學與基督教有關。而由於今天正舉行應屆畢業生畢業典禮,大學也對外開放,我們又再一次走進另一個不經意的景點!

真理大學內的大禮拜堂及理學堂大書院(亦稱牛津學堂)

大學正門左旁是一座十分宏偉的大禮拜堂,而大禮拜堂的對面,卻是一座矮小的建築物,對比下形成一幅有趣的圖畫。而這座矮小建築物的屋頂蓋上中式的簷瓦,而窗卻用了西式拱型扇門,是一所中西合璧的古建築。它的門牌上刻有《理學堂 OXFORD COLLEGE 1882 大書院》(當地人稱為牛津學堂,建於1882年) 。心想莫非這所大學又與那位馬偕博士有關?再看看大學的地圖,更發現地圖顯示了一個地方 ﹣「馬偕故居」,看來已找到答案了!

看看時間,原來已經是 5 時多了!我們還未到達目的地﹣紅毛城啊!我們立刻急急加快腳步,趕及在未關門前進到紅毛城的堡壘前英國領事館參觀,以極速遊遍這兩個古蹟。負責的職員也緊隨著我們,當我們一踏出領事館門,他們就立即把門關上,真的不好意思,連忙向他們道謝!總算完成今天的行程真是感恩!

太陽下沉,天色漸暗,我們沿海邊走回捷運站,日落令淡水的海面呈現淡淡的金黃色,讓人更不捨這地。

淡水的日落

回程途中,坐著捷運途中,再次勾起我對這位馬偕博士的好奇,我們找回先頭在「偕醫館」取的小冊子,一份是《人間愛 鄉土情 馬偕博士在淡水史話》,另一份是《淡水禮拜堂簡介》裡面敍述了有關這位馬偕博士的生平。

旅行完畢返港後更從網上找尋馬偕博士的資料,羞愧的是竟發現了自己教會常常經過的宣教事工佈告板上,早已把馬偕與其他宣教士的名字放在其中,馬禮遜戴德生…等!雖然,信主多年,但全不認識這位偉大的宣教士

翻查資料後知道馬偕博士原名(George Leslie Mackay,1844年3月21日-1901年6月2日,享年 57歲),中文名字偕叡理,台灣人稱他「馬偕博士」「偕牧師」,出生於加拿大安大略省(Ontario)牛津郡(Oxford)左拉村(Zorra),自少願為海外宣教師

當他 27歲(1871)時, 接獲加拿大長老會海外宣道會議決准馬偕海外宣道師,並指定中國為其服務地區。馬偕同年起程前往中國傳教,到過日本橫濱、香港、廣東汕頭、廈門,最後於前往台灣在打狗(高雄)登陸,他觀摩了英國長老會在南部的工作方法,學了台灣「八聲」和部份單字,為宣教工作打好基礎。

1872年3月9日偕牧師終於來到淡水河口,在其日記中說:「我舉目向北向南看,然後向內陸遙望青翠的山嶺,心靈非常滿足,心神安寧清靜,我知道此地就是我的住所。有一種平靜明晰的聲音對我說:『此地就是了。』(This is the land)同行的李庥牧師也對我說:『馬偕,這是你的教區。』

當我看到這裡時,我想我也能少許感受到偕牧師當時的感覺,因這正正就是我第一次來到淡水的感覺,縱然現在的淡水已改變了不少!

偕牧師來到淡水的傳教工作並不是一帆風順,不論風土、人情和言語都大大不同,常常被人排斥之餘,也遭過老婦潑糞侮辱,更差點被住民射殺喪命。而且,台灣的氣候與他家鄉的截然不同,令他容易患病,要抵受疾病之若。但他憑著自己的座右銘:寧為燒盡、不願腐銹(Rather burn than rust out)努力開拓 神的國度。!在同年 4月14日偕牧師設立了淡水教會,也是淡水宣教史上最值得紀念的日子。而在 6月1 日,他開始在其自寓開始醫療施診,也把自己的家成了禮拜堂診所學校實行長老會身心靈的全人拯救的宣教理念。開始免費派發醫治腿膿瘡瘧疾(被稱為「馬偕的白藥水」)的特效藥給當地患者。求診的人日漸增加,偕牧師得商界及外國醫生的支持,把現代醫療引入淡水,令市民在醫療以至環境衛生上也大大提升。而偕牧師拔牙術也是相當了得,試過一小時幫過百的病人拔牙,自己親手拔了多達二萬一千顆牙以上!!常常也是先唱一、兩首聖詩,然後為病人拔牙,繼而開始講道醫治病人的身體同時也以褔音醫治他們的心靈偕牧師也會把簡單的醫藥理教導給信徒,令信徒們在不同的地方傳教時,也可以隨時地幫助當地的病人。

有一天,一位讀書的年輕人名叫嚴清華,他主動地拜訪偕牧師,請教很多不同的問題。後來他更帶了當地舉人、名士與偕牧師熱烈地辯論宗教問題,偕牧師以儒、釋、道三教道理反駁,令這些文人驚訝頹然離去。之後年輕人相信偕牧師信仰是真理,希望成為他的學生。最後,這位年輕人更成了台灣北部教會第一位信徒

在1878年,偕牧師來台的第六年,在淡水完成他的終身大事,迎娶了五股坑的女信徒陳塔嫂的孫女張聰明為妻,她為偕牧師生了二女一男。後來人們稱偕牧師「上帝巨僕 台灣女婿」。而他的兒子偕叡廉博士也繼承父親,在台作宣教士。我們現在看見這般美麗的淡水禮拜堂,就是偕叡廉博士1932年親自設計、監工重建,於翌年9月30日完工。而禮拜堂在1986年把台灣屋瓦換成瑞典鋁質浪板,玻璃也換成彩色的「三位一體」、「五餅二魚」及「客西馬尼禱告」的圖案,為禮拜堂添上莊嚴之美。讓淡水教會取得「北台第一聖會」的美譽。可見偕牧師兒子淡水教會的會友們把他們的盡顯在這所教會中,令今天的我們也能親身感受到這份愛吧!

而在1880年,當時偕牧師回國述職時,遇上一位同姓馬偕的夫人,她為記念自己逝世不久的丈夫 ﹣ 馬偕船長,慷慨捐贈美金 3,000元幫助偕牧師在台宣教之用,偕牧師最後在淡水建立了讓我們避雨的那所「滬尾偕醫館」了,讓更多的民衆能接受療治,令他們受惠無窮,萬也想不到百年後,我們也同樣受惠,免我們受雨水弄濕而生病呢!

偕牧師不但在醫療衛生上大大幫助淡水以及台灣北部的居民,他更在教育上造福了當地居民。在他回國述職期間,家鄉牛津鎮的居民為他募集了 6,215元加幣,讓偕牧師為台灣建一所現代化的書院偕牧師回到台灣,就馬上親自繪圖設計及興建書院,在1882年7月,「理學堂大書院」終於竣成,也被稱為「牛津學堂」為的是感謝牛津鎮居民的友情。它也被淡水炮臺武官孫開華稱讚是全中國最好的學校。「牛津學堂」除了神學聖經外,有不同的科目如社會科學自然科學醫學理論臨床實習等。在 1883年,偕牧師更打破傳統守舊思想,在學堂東側創設「女學堂」,學費全免、路費代付、更提供食宿及衣著優惠,第一屆的畢業女學生多達 34位。而現今的真理大學前身正正就是這所小、中西合璧的「牛津學堂」了。

1901年6月2日下午4時偕牧師因喉癌在淡水寓所病逝享年 57歲安葬於淡水中學後面其私人墓園偕牧師一生奉獻給主,由他 27歲來到台,到離世也盡力為 作工。在短短 30年的福音事工上,設立了教會 60多所,為多達 3,000名的信徒施洗。縱然,甲午戰爭(1894年)中國戰敗,台灣被日本統治,偕牧師大可選擇留在家鄉,但他決意全家返回淡水與當地人們一同面對日治時代對台灣、對淡水人民不離不棄2001年馬偕牧師逝世百年時,當時淡水鎮長郭哲道宣布每年6月2日為「馬偕日」,同年淡水鎮亦與他的故鄉加拿大牛津郡結為姊妹城市偕牧師用了 30年所作的一切,在這過百年間不但造福了整個淡水區,以至全台灣,更甚至是全球華人社區。 神的愛流偕牧師送到淡水這裡,他也把 神的愛化作成淡水各處的 神產業的基石結下屬靈的種子,讓他們不繼地成長,壯大,讓更多的人接受、傳揚這從 神而來的、永不止息的愛,令人更多、更多的人蒙福,接受著 祂給我們的讓這愛不止息地流、留、傳於淡水!

我相信我們決不是不經意地來到淡水,而是 早以安排了讓我們碰上和認識這位在 112年前今天 (6月2日)的黃昏息勞了、被 神接返回天家,為主行奇事、忠心的好僕人﹣馬偕牧師回顧自己的生命,雖然,信主多年,但是,為主作的實在太少,希望今後能偕牧師為榜樣,努力地為 主多多作工

未信主的朋友們在這剛過去的聖誕節裡,大家可能歡喜快樂地慶祝渡過,但你們是為著什麼來慶祝呢是為慶祝而慶祝嗎?人家買聖誕禮物時,你又跟隨著買嗎?讓我們想一想,其實聖誕節卻是記念在二千多年前, 神準備了一位孩子 主耶穌基督降生拯救我們,而我們該是為 祂的誕生而慶祝吧!當你們看完偕牧師以愛還愛的一生後,你們又會怎樣準備一份禮物送給 呢?你又會怎樣用上你這生的時間呢?

但願這篇文章,作為我在 2013年的立志,也與你們的分享 與他的僕人們是如何把祂的愛傳到地上的每一位正如約翰一書 4章 19節所說,『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

新一年盼望大家能為 主作更大的工,更多,更多的人能蒙主的愛與


淡水的海岸,攝於紅毛城


參考資料:
  1. 《人間愛 鄉土情 馬偕博士在淡水史話》
  2. 《淡水禮拜堂簡介》
  3. 馬偕博士生平年表﹣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